盆腔炎可能是细菌上行感染、医源性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原因引起的。细菌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生殖道逆行传播、医源性操作传播以及邻近器官直接扩散等。
1、细菌上行感染
病原体可通过阴道、宫颈上行至子宫内膜、输卵管及盆腔其他组织。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这类微生物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可能引发急性炎症反应。患者常伴有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检查。
2、医源性感染
宫腔镜操作、人工流产术、输卵管造影等侵入性诊疗过程中,若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将外界病原体带入生殖道。术后出现持续发热、下腹坠胀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和盆腔超声检查,排除感染可能。
3、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急性阑尾炎、腹膜炎等腹腔炎症未及时控制时,致病菌可能通过淋巴循环或直接蔓延至盆腔。这种情况下常伴随原发病的典型症状,如转移性右下腹痛等,需联合外科共同治疗。
若出现持续性下腹疼痛、异常阴道出血或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妇科检查、超声及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治疗方面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疗程需足量足周期,避免转为慢性炎症。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