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内分泌疾病、皮肤疾病、系统性疾病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若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不适,需完善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并遵医嘱治疗。
1、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皮肤瘙痒。例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升高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或神经病变,可出现瘙痒感。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如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胰岛素注射液或甲巯咪唑片等药物调节内分泌功能。
2、皮肤疾病
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可刺激皮肤引发瘙痒。这类疾病多与过敏、感染等因素相关,典型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渗出。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或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
3、系统性疾病
慢性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能通过代谢产物蓄积刺激皮肤引发瘙痒。如尿毒症患者因尿素沉积于皮肤,可出现全身顽固性瘙痒。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肾功能不全者需进行透析治疗,同时可使用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控制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若瘙痒反复发作,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皮肤科等科室,通过血糖检测、甲状腺功能测定、肝肾功能检查等明确病因,切勿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