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等。判断贫血类型需结合血常规、骨髓检查、铁代谢检测等医学手段综合分析。
1、缺铁性贫血
这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因铁元素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典型血常规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量(MCH)降低,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可通过铁剂治疗试验性诊断,如服用硫酸亚铁片后血红蛋白回升可确诊。
2、巨幼细胞性贫血
主要由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红细胞发育异常形成巨幼变。血常规显示MCV增高呈大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可见巨幼红细胞。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检测是重要诊断依据,需与消化道疾病导致的吸收障碍鉴别。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典型表现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骨髓穿刺可见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需通过骨髓活检排除其他骨髓疾病,常伴有皮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4、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骨髓代偿能力所致,可见黄疸、浓茶色尿等溶血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尿胆原阳性。Coombs试验阳性可确诊自身免疫性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需做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5、地中海贫血
属于遗传性血红蛋白病,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电泳可见异常血红蛋白带,基因检测可明确α或β珠蛋白基因突变。轻型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重型需依赖输血维持,产前诊断对优生优育尤为重要。
判断贫血类型时需先进行全血细胞分析,根据红细胞参数初步分类。铁代谢检测适用于缺铁性和慢性病性贫血鉴别,骨髓检查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继发贫血有确诊价值。建议患者到血液专科完善相关检查,由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数据进行综合判断,避免自行解读检验结果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