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化学液体泼溅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任诗峰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化学液体泼溅后需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通常包括冲洗皮肤、去除污染衣物、中和处理、及时就医以及后续观察等。具体处理方式需根据化学物质性质决定,必要时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1、冲洗皮肤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冲洗被泼溅部位至少15分钟,水温不宜过高。若化学物质为油溶性或遇水反应类型(如浓硫酸),需先用干布轻轻擦拭残留液体后再冲洗。冲洗可稀释化学物浓度,减少皮肤灼伤或渗透风险。

2、去除污染衣物

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避免化学物质持续接触皮肤。若衣物与皮肤粘连,不可强行撕扯,需用剪刀小心剪开,防止造成二次损伤。处理过程中需佩戴手套保护施救者。

3、中和处理

在冲洗后,针对特定化学物质可使用中和剂。例如酸性液体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碱性液体可用3%硼酸溶液冲洗。但生石灰等遇水放热物质禁用清水直接冲洗,需先清除固体颗粒。

4、及时就医

除轻微刺激外,多数化学灼伤需立即前往急诊科或职业病防治院。就医时需携带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便于医生判断损伤程度。眼内溅入液体时,需持续冲洗眼睑并尽快到眼科处理。

5、后续观察

即使皮肤未出现明显损伤,仍需观察72小时是否出现迟发性红斑、水疱。苯酚等脂溶性物质可能造成进行性深层组织损伤,需遵医嘱定期复诊评估创面变化。

发生化学液体泼溅后,建议所有接触者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避免揉搓或使用偏方处理。工作中应定期参加防护培训,操作腐蚀性物质时佩戴护目镜、防化手套及围裙。实验室或工厂需在明显位置张贴应急处理流程图,配备紧急洗眼器和冲淋装置,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害。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