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能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并发青光眼病变。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损害眼部血管及神经,诱发或加重青光眼病情,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风险。
糖尿病导致青光眼的机制主要包括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视网膜缺血。血糖长期升高会损伤眼部小血管,导致房水循环障碍、眼压升高,进而诱发开角型青光眼。同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产生的异常血管可能堵塞房角,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种继发性病变。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青光眼发病率较常人高2-3倍。
但需注意,约60%-70%的糖尿病患者通过规范控糖、定期眼科筛查可避免青光眼发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6个月进行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尤其要关注视野变化和视神经形态。已确诊青光眼者需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等,必要时进行激光或滤过手术。
患者日常应严格监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血糖控制在空腹4.4-7.0mmol/L、餐后小于10mmol/L的达标范围。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配合适度的有氧运动。若出现视物模糊、虹视现象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眼底荧光造影等针对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