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状胎盘是一种脐带附着于胎盘边缘的胎盘形态异常,因形似球拍而得名,属于胎盘发育变异。孕期通常需要加强胎动监测、按时产检、避免剧烈运动等,多数情况下对胎儿影响较小,但需警惕脐带受压风险。
1、加强胎动监测
孕中晚期需每日关注胎动变化,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或明显减少,可能提示胎儿缺氧,应及时就医。球拍状胎盘可能增加脐带血流受阻风险,规律胎动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
2、按时产检
建议每2-4周进行超声检查,重点监测脐带血流阻力指数(RI)、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D值)等指标。孕32周后需增加胎心监护频率,通过NST试验评估胎儿状态。
3、避免剧烈运动
禁止进行跑跳、仰卧起坐等腹部压力增大的活动,建议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温和运动,单次活动时间不超过30分钟。日常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保持同一姿势,防止脐带受压。
4、警惕并发症
若出现阴道出血、持续性腹痛或胎膜早破等情况,需立即就诊。球拍状胎盘可能合并血管前置,突发无痛性阴道流血时应保持平卧位,并拨打急救电话。
孕晚期建议选择左侧卧位睡眠,使用孕妇枕减轻腹部压力。若确诊为球拍状胎盘,分娩前需由产科医生评估胎盘位置及脐带插入点,多数可经阴道分娩,但需配备应急剖宫产预案。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维持血红蛋白在110g/L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