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后身体恢复期可能面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体温、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健康风险。这些风险通常与麻醉药物代谢、手术创伤及个体差异有关,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1、恶心呕吐
全麻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道或影响中枢神经,导致术后恶心呕吐。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反酸或频繁干呕,尤其在术后6小时内高发。医护人员可通过使用止吐药物、调整体位或暂时禁食来缓解症状。
2、呼吸抑制
麻醉药物残留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出现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术后需持续监测呼吸指标,必要时给予吸氧或使用呼吸兴奋剂,特别是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需加强监护。
3、低体温
手术室低温环境及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易引发体温低于36℃。表现为寒战、末梢发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和凝血功能。术后可通过保温毯、加温输液等措施维持正常体温。
4、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可能出现术后谵妄或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定向力障碍、情绪波动等。这与麻醉药物中枢作用相关,通常72小时内逐渐恢复,严重者需神经功能评估和认知训练。
5、深静脉血栓
术后卧床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凝血功能增强可能形成血栓。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疼痛,可通过早期活动、气压治疗或抗凝药物预防,高危患者建议使用弹力袜。
全麻恢复期间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后6小时内保持呼吸道通畅,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开始。患者清醒后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尽早进行床上活动,下肢适当屈伸锻炼。若出现持续头痛、胸闷或肢体异常肿胀,应立即通知医疗团队处理。遵循医嘱进行定期复查,特别是合并慢性疾病患者需加强术后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