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贫血的原因主要与其在红细胞生成和DNA合成中的关键作用有关。长期缺乏维生素B12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DNA合成受阻
维生素B12作为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的过程。当该酶活性不足时,叶酸代谢异常导致DNA复制障碍,使红细胞前体细胞分裂延迟,形成体积增大的巨幼红细胞。
2、红细胞成熟障碍
异常增大的红细胞因结构不完整而提前在骨髓内破坏,导致无效造血。同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成熟红细胞数量下降,血液携氧能力减弱,引发乏力、苍白等贫血症状。
3、吸收或摄入不足
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肠道吸收障碍(克罗恩病)或长期素食导致外源性摄入不足,均会造成维生素B12储备耗竭。此时骨髓造血原料持续缺乏,贫血进行性加重。
若出现疲劳、心悸、舌炎等表现,建议及时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临床通常通过肌肉注射或口服补充维生素B12制剂,同时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以纠正贫血并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