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房痒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湿疹、乳腺炎等疾病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处理。常见原因包括乳汁刺激、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感染或乳腺导管堵塞等,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干预及对症治疗缓解。
1、生理性原因
哺乳期因泌乳素水平升高,乳房不断分泌乳汁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受到刺激,出现发痒症状。此时需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溢乳垫,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衣,避免乳汁长期残留刺激皮肤。
2、湿疹
哺乳期体内激素变化可能诱发乳房湿疹,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可遵医嘱短期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哺乳前需清洁皮肤。若合并渗液可局部湿敷3%硼酸溶液,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乳腺炎
乳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乳房红肿热痛伴瘙痒。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胶囊等哺乳期安全抗生素,配合金黄散外敷。每2-3小时排空乳汁,可采用冷敷缓解胀痛。
4、真菌感染
乳房褶皱处潮湿易滋生白色念珠菌,表现为环形红斑和瘙痒。可局部涂抹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散,用药后需彻底清洁双手再接触婴儿。保持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房,避免使用碱性洗剂。
哺乳期间出现持续瘙痒伴皮疹、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到乳腺外科就诊。避免抓挠刺激皮肤,哺乳后可涂抹羊脂膏滋润皮肤,定期检查乳头是否有皲裂。若需用药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L1级哺乳期安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