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在医疗操作中的安全使用规范主要包括选择合规产品、无菌操作、控制使用量、避免交叉污染以及规范储存运输等环节,需严格遵守以下要求:
1、选择合规产品
医用润滑油需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管理标准,优先选用水溶性、无菌且不含致敏成分的制剂。例如导尿、内镜检查等操作必须使用注明“医用”级别的产品,禁止使用工业润滑油或非灭菌润滑剂,避免引发组织刺激或感染风险。
2、无菌操作
侵入性操作中需确保全程无菌。使用前检查包装完整性,开封后立即使用;多剂量包装需标注开启时间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操作时避免直接用手接触管口,需采用无菌棉签或专用器械蘸取,防止微生物污染。
3、控制使用量
根据器械型号和操作需求精准控制用量。如导尿时过量可能堵塞管腔,过少则会增加黏膜摩擦损伤风险。一般建议在器械表面形成均匀薄膜即可,腔道操作时单次用量通常不超过5ml。
4、避免交叉污染
严格执行“一患一用”原则,禁止同一润滑剂容器用于多名患者。一次性小包装产品使用后立即废弃;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如阴道扩张器)需在彻底清洗消毒后重新涂抹新润滑油,防止病原体传播。
5、规范储存运输
未开封产品需避光存放在阴凉干燥环境,温度通常控制在25℃以下。定期检查有效期,出现分层、变色或异味立即停用。运输过程中需防震防压,避免包装破损导致污染。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操作培训,掌握不同场景下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需立即停止操作并评估处理。医疗机构需建立定期质量核查制度,确保所有润滑剂采购、存储和使用均符合院感防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