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感染通常可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彻底烹饪食物、生熟分开处理、保持个人卫生以及避免接触感染源等方式进行有效预防。日常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1、注意饮食卫生
沙门氏菌常存在于未煮熟的禽肉、蛋类及乳制品中。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不食用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物。水果蔬菜需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必要时可削皮食用。
2、彻底烹饪食物
肉类、禽蛋等食物需加热至70℃以上并维持15秒以上,确保蛋黄和蛋白完全凝固。使用食品温度计检测中心温度更可靠,避免食用溏心蛋或半熟肉类制品,微波炉加热时需翻动食物使其均匀受热。
3、生熟分开处理
处理生肉的刀具、砧板需与熟食分开存放,使用后及时用热水及洗洁精清洗。冰箱内应将生肉放置在底层密闭容器中,防止血水滴落到即食食品上。接触生食后需用肥皂洗手20秒以上。
4、保持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尤其在处理宠物、更换尿布后。婴幼儿及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应避免接触爬行动物,因龟类等宠物携带沙门氏菌的概率可达90%。
5、避免接触感染源
食物加工从业人员如出现腹泻症状应立即调离岗位,医疗机构需对感染者粪便进行消毒处理。集体食堂应建立48小时食品留样制度,发生群体性腹泻事件时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
若出现持续发热、腹痛腹泻或血便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感染科就诊。日常可关注卫生部门发布的食源性疾病预警信息,外出就餐优先选择卫生等级B级以上的餐饮单位,处理海鲜时可佩戴防护手套减少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