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可能是腹壁薄弱、腹压增高、先天性因素、年龄增长以及外伤或手术等原因导致的。当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的薄弱部位向外突出时,便会形成疝气。
1、腹壁薄弱
腹壁肌肉或筋膜发育不全、退化萎缩均可导致局部强度下降。中老年患者因胶原代谢异常,腹壁结缔组织韧性降低,肥胖人群脂肪浸润也会削弱腹壁结构,这些因素均会增加腹腔内容物突出的风险。
2、腹压增高
慢性咳嗽、长期便秘、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等因素,会通过持续性或反复性压力冲击腹壁薄弱区。妊娠期子宫增大、肝硬化腹水等病理性因素,也会显著增加腹腔内压力,加速疝的形成。
3、先天性因素
胚胎期鞘状突未闭合、脐环闭锁不全等发育异常,是儿童脐疝、腹股沟疝的主要成因。早产儿因腹壁各层结构发育不完善,疝气发生率较足月儿更高。
4、年龄增长
老年群体中,腹壁肌肉进行性萎缩,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腹股沟区、股环等部位支撑力下降。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腹股沟疝发病率较青壮年增加3倍以上。
5、外伤或手术
腹部开放性损伤可直接破坏腹壁完整性,术后切口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会影响组织愈合质量。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切口疝的发生率可达10%-15%。
若发现腹股沟、脐部等部位出现可复性包块,或伴有坠胀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普外科就诊。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疝环位置和缺损范围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发生嵌顿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