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囊肿的形成可能与导管阻塞、损伤、感染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该疾病属于唾液腺囊肿的一种,多因舌下腺导管受阻或破裂,导致唾液滞留或外渗至周围组织形成囊性病变。
1、导管阻塞
舌下腺导管因结石、黏液栓子或瘢痕等因素发生堵塞时,腺体分泌的唾液无法正常排出,逐渐积聚形成囊肿。患者常出现口腔底部肿胀、异物感等症状。治疗时可考虑手术切除囊肿或行袋形术,促进唾液引流。
2、损伤
口腔黏膜遭受咬伤、硬物刮蹭或医源性损伤后,可能导致导管破裂。唾液经破损处渗漏至周围组织间隙,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囊肿。此类情况需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囊壁,防止复发。
3、感染
反复发作的舌下腺炎或邻近组织感染,可能引起导管炎症性狭窄或闭塞。炎症刺激还会增加唾液分泌,进一步加重导管压力。急性感染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若发现口腔底部持续存在无痛性肿物,特别是伴随进食后肿胀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医生通过触诊、超声或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根据囊肿大小及位置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继发感染或影响语言、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