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液显现金色光泽可能与药物残留、细菌污染、化学反应或储存条件异常等因素有关,需立即停止使用并排查原因。
1、药物残留
部分透析液在配制过程中可能添加了某些药物成分,如头孢类抗生素、铁剂或维生素B族等。这些药物在光照或氧化作用下可能发生分解,产生带有金属光泽的黄色或金色沉淀物,尤其是在药物浓度过高或溶解不充分时更易出现。
2、细菌污染
若透析液受到产色素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其代谢产物可能形成金黄色生物膜。此类污染常伴随溶液浑浊、pH值改变或异常气味,需通过微生物培养进一步确认,此类情况可能引发严重感染风险。
3、化学反应
透析液中的碳酸氢盐、钙离子等成分若与包装材料(如某些塑料中的增塑剂)发生缓慢反应,或在高温储存条件下生成硫化物等复合物,可能产生金属光泽。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过期产品或不当储存(如阳光直射、高温环境)的透析液中。
若发现透析液颜色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批次产品,保留原包装并联系生产厂商进行质量检测。同时需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排查是否已输入异常液体。医疗机构应严格核查透析液储存条件,确保温度控制在15-25℃,避光保存,并在配制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