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可对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其危害主要包括气道阻塞、肺功能下降、肺气肿、慢性缺氧以及反复感染等。
1、气道阻塞
慢阻肺患者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因慢性炎症导致管壁增厚、黏液分泌增多,造成气道狭窄。气流受限会使患者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加重,严重时静息状态也会喘息。
2、肺功能进行性下降
长期炎症反应会破坏肺泡和肺间质结构,导致肺弹性回缩力减弱。肺活量、一秒率等肺功能指标逐年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呼吸衰竭,需依赖氧疗或机械通气。
3、肺气肿形成
肺泡壁破坏后融合成肺大疱,气体潴留使肺部过度膨胀。这不仅降低换气效率,还会压迫正常肺组织,加重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气胸。
4、慢性缺氧
由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患者血液中氧气饱和度持续降低。长期缺氧会刺激红细胞增多,增加血液黏稠度,同时引发肺动脉收缩,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
5、反复呼吸道感染
气道纤毛功能受损、分泌物潴留等因素使患者更易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每次急性加重都会加速肺功能恶化,形成“感染-炎症加重-肺功能下降”的恶性循环。
若确诊慢阻肺,需严格戒烟并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激素等药物。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急性加重时及时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进行肺康复训练,以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