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通过规范治疗通常可以控制病情进展,部分早期患者可能实现病理逆转。其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及时干预密切相关,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1、早期萎缩性胃炎
若病变局限于胃黏膜浅层且无肠上皮化生,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黏膜等治疗,配合饮食调整,部分患者胃黏膜萎缩可得到改善。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铝碳酸镁等。
2、晚期萎缩性胃炎
伴随中重度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时,完全逆转可能性降低,但规范治疗仍可延缓病变进展。此时需定期胃镜监测,必要时进行内镜下干预。治疗方案可能联合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支持。
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食物和烟酒刺激,保持规律饮食。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复查,尤其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家族史者。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疗程,出现腹痛加重、消瘦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多数患者通过长期管理能有效控制疾病发展,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