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即脑梗死,主要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其治疗和预后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改善症状,但完全恢复的可能性与梗死范围、治疗时机等因素相关。
1、高血压
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进而形成血栓或血管破裂。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控制血压。
2、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引起的动脉斑块脱落是常见诱因,斑块随血流堵塞脑血管后引发脑组织缺血。此类患者常伴有头晕、言语障碍等表现,可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改善循环。
3、心脏病
房颤患者心脏附壁血栓脱落,或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栓塞,均可引发脑梗。这种情况需使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同时治疗原发心脏疾病。
脑梗死能否治愈主要取决于发病后4.5小时内是否进行静脉溶栓,以及是否开展血管内取栓等再通治疗。对于小面积梗死且就诊及时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可能完全恢复;但大面积梗死或延误治疗者常遗留肢体瘫痪、失语等后遗症。建议患者发病后立即就医,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语言康复等综合干预,同时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