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预防并发症主要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用药以及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等方法来降低风险。具体措施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调整。
1、控制血糖水平
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并发症的核心措施。患者需通过规范使用降糖药物,结合血糖监测,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mmol/L。建议每日定时测量指尖血糖,必要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2、定期监测指标
每3个月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控制在7%以下。每年应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及神经传导功能评估。下肢血管超声和足部神经检查需每半年开展,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
3、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方面每日摄入热量需根据体重指数计算,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运动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餐后快走、游泳等,需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体重管理应将BMI维持在18.5-23.9kg/m²。
4、规范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西格列汀片等口服降糖药,必要时联合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合并高血压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选用厄贝沙坦片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脂异常患者需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
5、并发症筛查管理
出现视物模糊、泡沫尿、手足麻木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眼底荧光造影等专项检查。已确诊并发症者需转诊至内分泌科、眼科、肾内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采用激光光凝术、血液透析等对应治疗手段。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每季度复诊评估治疗方案。特别注意足部护理,每日检查双足皮肤状况,穿着透气棉袜及合脚软底鞋。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外出时佩戴糖尿病识别卡。通过系统化管理可有效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