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检查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出血、感染、动静脉瘘、周围脏器损伤以及疼痛等,需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操作以降低风险。具体风险程度与患者个体情况、操作技术等因素相关。
1、出血
肾穿刺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少数可能出现肾周血肿。大多数出血可自行缓解,严重时需输血或介入止血。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未控制者风险较高。
2、感染
操作中可能带入病原体引发泌尿系统或肾周感染,表现为发热、腰痛、尿液浑浊等。严格无菌操作下发生率较低,术后需遵医嘱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3、动静脉瘘
穿刺针损伤肾内血管可能形成异常通道,表现为持续性血尿或高血压。多数瘘口可自行闭合,严重者需通过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发生率为1%-3%。
4、周围脏器损伤
若肾脏解剖位置异常或操作失误,可能误伤肝脏、脾脏或肠管。术前影像评估和超声引导可有效规避,发生率低于0.5%。
5、疼痛
穿刺部位可能出现短暂隐痛或胀痛,通常24小时内缓解。剧烈疼痛需警惕肾被膜下血肿等并发症,可酌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药。
进行肾穿刺前应完善凝血功能、血压监测及肾脏影像学检查,术后需卧床24小时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现持续血尿、发热或血压骤降等情况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