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等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通常根据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检查异常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1、血肌酐升高
血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肾功能受损时,其排泄能力下降,血液中肌酐浓度升高。正常成人血肌酐参考范围为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若持续超过上限提示肾功能异常。
2、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功能的核心指标,可通过公式结合年龄、性别、血肌酐值计算。GFR小于90ml/min/1.73m²提示肾功能减退,其中GFR在15-59ml/min/1.73m²属于慢性肾脏病3-4期,需临床干预。
3、尿液检查异常
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重要标志,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150mg/g为异常。血尿、管型尿等改变也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需结合尿沉渣镜检判断。
4、影像学检查
肾脏超声可显示肾脏形态改变,如体积缩小(慢性病变)、结构紊乱或梗阻征象。CT或MRI有助于发现肾结石、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放射性核素肾图可评估分肾功能。
出现水肿、少尿、乏力等临床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肾功能指标。确诊后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及尿常规以监测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