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结节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其性质及是否引发症状,确诊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多数良性且无功能的肾上腺结节无需特殊治疗,若存在激素分泌异常或恶性可能则需积极干预。
1、无需治疗的情况
若肾上腺结节体积较小(通常小于3cm)、无激素分泌功能且影像学特征提示良性,一般无需治疗。此类结节建议定期随访,通过超声或CT监测其变化,避免过度干预。
2、需治疗的情况
功能性结节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或嗜铬细胞瘤,常导致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需手术切除。疑似恶性肿瘤或结节生长迅速时,也需手术探查,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制定后续方案。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可作为初筛手段,CT和MRI能清晰显示结节位置、大小及血供情况。增强CT有助于区分良恶性,如均匀强化多为良性,而边界不清、坏死灶提示恶性可能。
4、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皮质醇、醛固酮、儿茶酚胺等激素水平,判断结节是否具备内分泌功能。例如,嗜铬细胞瘤患者尿香草扁桃酸(VMA)常显著升高。
5、病理学检查
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是确诊良恶性的金标准,但因肾上腺位置较深,活检风险较高,通常优先结合影像与实验室结果综合评估。
发现肾上腺结节后需尽早就诊,由内分泌科和外科医生共同评估。治疗决策应基于结节功能状态、恶性风险及患者整体情况,避免盲目手术或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