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乏脂性湿疹以及钱币状湿疹等类型。其分类主要根据病程、皮损特点和病因进行区分。
1、急性湿疹
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常伴随明显渗出和瘙痒。急性湿疹多由接触过敏原、化学刺激物或环境因素诱发,例如花粉、洗涤剂等。患者搔抓后可能出现糜烂或渗液,需避免摩擦和刺激。
2、亚急性湿疹
此阶段皮损以鳞屑和结痂为主,渗出减少,瘙痒程度较急性期有所缓解。亚急性湿疹通常由急性湿疹未完全恢复演变而来,需加强皮肤保湿,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碱性肥皂。
3、慢性湿疹
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皮肤苔藓样变,表现为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及粗糙。慢性湿疹常见于四肢伸侧或关节处,可能与长期搔抓、摩擦有关。治疗需结合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及润肤剂修复皮肤屏障。
4、乏脂性湿疹
多见于老年人或干燥季节,特征为皮肤干燥、脱屑伴细小裂纹,好发于四肢伸侧。皮脂分泌减少、过度清洁或环境干燥是主要诱因,日常需减少洗澡频率并使用保湿霜缓解症状。
5、钱币状湿疹
皮损呈圆形或类圆形斑块,边界清晰,表面可有渗出或结痂。此类湿疹可能与接触金属、尘螨等过敏原相关,需通过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并避免接触。
湿疹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和接触刺激性物质。若皮损范围扩大或出现感染迹象,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