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和皮肤过敏在病因、症状、病程及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湿疹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皮肤过敏则是由特定过敏原诱发的急性或亚急性免疫反应,如接触性皮炎等。
1、病因不同
湿疹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如干燥气候)、皮肤微生物失衡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特应性体质。皮肤过敏主要由接触致敏物质引起,例如金属镍、化妆品成分、花粉等过敏原,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2、症状表现差异
湿疹常表现为对称分布的红斑、丘疹,急性期可见渗出、结痂,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样变,瘙痒反复且夜间加重。皮肤过敏通常呈现边界清晰的红斑、密集小丘疹或水疱,瘙痒剧烈但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如佩戴耳环处出现环形皮疹。
3、病程及治疗区别
湿疹具有慢性复发性,需长期使用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并遵医嘱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控制炎症。皮肤过敏以急性发作为主,治疗需立即脱离过敏原,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多数患者在1-2周内痊愈。
日常需避免过度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若皮疹持续扩散、渗出增多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至皮肤科进行斑贴试验、血清IgE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