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视力问题通常需要通过控制血糖、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定期眼部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具体措施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由医生制定。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物,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将空腹血糖稳定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
2、药物治疗
针对早期视网膜病变,可遵医嘱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若出现黄斑水肿,需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康柏西普注射液等抗VEGF药物,通常每月注射1次,连续3个月后可评估疗效。
3、激光治疗
对于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或广泛微血管瘤的患者,需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该治疗通过532nm激光封闭渗漏血管,通常分3-4次完成,每次间隔1周,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
4、手术治疗
玻璃体积血超过3个月未吸收,或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手术需在显微镜下清除混浊玻璃体并复位视网膜,术后需保持俯卧位1-2周以促进恢复。
5、定期检查
确诊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建议同时监测血压和血脂,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LDL-C维持在2.6mmol/L以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工作人群失明的首要原因,但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患者需保持血糖监测记录,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糖饮食。若出现突然视力丧失、眼前黑影增多等情况,需在24小时内到眼科急诊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视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