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状发展通常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处理方式存在差异。若患儿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或肢体抖动等表现,需警惕重症病例,应及时就医。
1、潜伏期
潜伏期通常为3-7天,此阶段患儿无明显症状,但体内病毒已开始复制并具有传染性。由于病毒类型不同,部分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的潜伏期可能略有差异。
2、前驱期
前驱期一般持续1-2天,患儿可能出现低热、食欲下降、咽痛、腹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儿口腔黏膜会先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样斑丘疹,此时易与普通感冒或咽峡炎混淆。
3、症状明显期
此阶段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特征。口腔黏膜疹多见于舌、颊黏膜,初期为红色小斑疹,迅速进展为水疱并破溃形成溃疡,导致吞咽疼痛。手、足部出现平或凸的斑丘疹,多见于手掌、足底及臀部,通常无痛痒感。部分患儿可能伴随持续3-5天的发热。
4、恢复期
发病后5-7天进入恢复期,体温逐渐正常,皮疹颜色变暗并消退,水疱干涸结痂脱落。此阶段需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抓挠引起继发感染。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能引起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患儿居家隔离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选择柔软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温凉流质,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呼吸急促、四肢发凉、嗜睡等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需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