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疏远对心理健康有何不良影响

黄国明 心身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疏远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多种不良影响,通常包括孤独感增强、情绪障碍风险上升以及自我认同感降低等。这些影响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长期疏远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1、孤独感增强

长期处于疏远状态会减少人际互动,导致个体缺乏情感支持和归属感。这种社会隔离可能使大脑释放压力激素,例如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加重孤独体验。研究显示,持续孤独可能改变前额叶皮层功能,影响情绪调节能力。

2、情绪障碍风险上升

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会增加抑郁和焦虑的发病概率。疏远环境容易产生慢性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能破坏神经递质平衡,特别是5-羟色胺和多巴胺系统的紊乱。临床数据表明,社交孤立者出现持续性心境低落的可能性是正常社交群体的2-3倍。

3、自我认同感降低

人际交往是构建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长期疏远可能导致自我价值感模糊。当个体失去社会反馈时,容易陷入过度自我反思或不良自我评价,这种情况可能引发存在性焦虑。心理学研究发现,持续6个月以上的社交疏离会导致30%以上人群出现自尊水平下降。

对于存在疏远困扰的人群,建议通过心理咨询、社会技能训练等方式重建社交连接。维持规律的社会活动,如参加兴趣小组或志愿服务,有助于逐步恢复心理健康。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或功能受损,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