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三查八对是临床输血操作中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流程,主要通过核对血液信息、患者身份及血型匹配等关键步骤,避免输血错误。其核心环节包括查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完整性,以及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种类、剂量、血袋编号及献血者信息等。
1、查血液有效期
通过检查血袋标签上的采血日期、保存期限,确保血液制品在有效期内使用,避免因血液过期导致溶血、感染等不良反应。
2、查血液质量
观察血袋是否存在渗漏、浑浊、分层或凝块等现象,可及时发现细菌污染或红细胞破坏的异常血液,降低输血后感染或过敏风险。
3、查输血装置
确认输血器包装完好、无破损,管路通畅且无空气残留,防止输血过程中因器械问题引发空气栓塞或血液污染。
4、核对患者身份
通过住院号、姓名双重确认患者身份,避免因同名或床位变动导致的输血对象错误,确保血液输注给正确的个体。
5、核对血型匹配
严格比照患者与献血者的ABO血型、Rh血型,防止因血型不合引发急性溶血反应,这是避免致命性输血反应的关键步骤。
6、核对交叉配血结果
确认供受者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无凝集反应,进一步验证血液相容性,降低迟发型溶血反应概率。
7、核对血液剂量
根据患者体重、病情计算所需输血量,过量输血可能增加循环负荷,剂量不足则无法有效纠正贫血或凝血异常。
8、核对血袋信息
记录血袋编号及献血者信息,确保血液来源可追溯,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可快速锁定问题血液并采取应对措施。
医护人员执行三查八对应贯穿输血前、输血中全过程,尤其需在血液出库时、输注前及更换血袋时重复核对。患者及家属应主动配合身份确认,如实告知过敏史及输血史。若输血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停止输注并报告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