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患者需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包括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严格消毒、个人防护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理等。由于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及时规范的隔离措施对控制传播至关重要。
1、呼吸道隔离
患者需立即安置在负压病房或独立隔离间,室内保持通风。患者需佩戴外科口罩,医护人员进入时需穿戴医用防护口罩(如N95)、护目镜等,避免飞沫传播。
2、接触隔离
患者的分泌物、血液、伤口渗出物均具有传染性。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时需戴双层手套、穿防护服,操作后严格进行手部消毒。禁止探视人员直接接触患者。
3、严格消毒
患者使用的餐具、衣物、床单需专用并高压灭菌。排泄物、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病房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
4、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需遵循三级防护标准,包括穿戴连体防护服、防水靴套、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等,脱卸防护装备时需按流程操作,避免污染皮肤或黏膜。
5、医疗废弃物处理
患者产生的所有垃圾均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需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密封,标注“鼠疫”警示标识,由专业机构集中焚烧处理。
隔离期需持续至患者症状消失且病原学检测连续3次阴性。所有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9天。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医疗机构需2小时内上报疾控部门,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疫区封锁等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