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通过接触污染水源、医疗器械感染、皮肤黏膜破损、呼吸道吸入以及直接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播,常见于医院感染或免疫力低下人群。该细菌在潮湿环境中易存活,需加强预防措施。
1、接触污染水源
铜绿假单胞菌常存在于医院水槽、水管、游泳池等潮湿环境。当人体接触被细菌污染的水源时,尤其是皮肤存在微小伤口或黏膜暴露时,可能通过接触侵入引发感染。免疫力正常者通常不易发病,但可能成为携带者。
2、医疗器械感染
呼吸机管路、导尿管、静脉导管等医疗设备消毒不彻底时,细菌可通过器械直接进入人体。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因侵入性操作多,感染风险显著升高,可能引发肺炎、尿路感染或血流感染。
3、皮肤黏膜破损
烧伤创面、手术切口、褥疮等皮肤屏障受损部位易被细菌定植。细菌产生的蛋白酶和毒素会破坏组织,导致创面化脓、愈合延迟,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
4、呼吸道吸入
使用污染雾化器、湿化瓶等医疗设备时,细菌可随气溶胶进入肺部。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或机械通气患者吸入后,可能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表现为发热、脓痰和呼吸困难。
5、直接接触传播
接触感染者的伤口渗出液、呼吸道分泌物,或共用被污染的毛巾、衣物等物品可能造成传播。医护人员手部污染后未规范消毒,进行医疗操作时易导致交叉感染。
日常需注意医疗器械严格灭菌、环境定期消毒,接触伤口或操作前后规范洗手。高危人群出现发热、创面化脓或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医疗机构需落实感染控制措施,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