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退烧栓使用后有哪些常见副作用

谢军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退烧栓主要用于缓解发热症状,其常见副作用包括肛门刺激、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适、肝功能异常以及体温过低等。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过量或频繁用药。

1、肛门刺激

退烧栓作为直肠给药方式,可能因药物成分或物理摩擦导致局部黏膜充血、疼痛。建议使用前用温水清洁肛周,必要时涂抹凡士林润滑,以减轻刺激。

2、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退烧栓中的有效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过敏,出现皮疹、肛周水肿甚至呼吸困难。若用药后出现瘙痒或皮肤红斑,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3、消化系统不适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肛门坠胀感或排便次数增多,通常与药物刺激肠道黏膜有关。症状较轻时可观察,持续加重需改用口服退热药。

4、肝功能异常

长期过量使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退烧栓,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建议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规定剂量,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5、体温过低

婴幼儿体表面积较大时,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体温降至36℃以下。需立即停止用药,通过保暖衣物调节体温,必要时进行医疗干预。

使用退烧栓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和用药反应。对于持续发热超过3天、出现血便或严重过敏等情况,需及时前往儿科就诊。两岁以下婴幼儿使用前需经医生评估,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药重复使用,防止药物蓄积中毒。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