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可能与局部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处理。一般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以及预防感染等方式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风险,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治疗。
1、日常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洗液。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穿紧身裤或化纤材质衣物。饮食上减少辛辣食物摄入,避免搔抓局部皮肤。
2、药物治疗
真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栓、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细菌感染可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过敏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
3、物理治疗
急性期瘙痒明显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外阴10-15分钟。注意避免温度过低导致冻伤,湿敷后需保持局部干燥,必要时可配合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
4、中医治疗
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苦参、黄柏、蛇床子等中药煎煮后坐浴,常用方剂如二妙散、龙胆泻肝汤等。中成药可选择妇炎康片、洁尔阴洗液等,需辨证论治使用。
5、预防感染
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肛周细菌污染外阴。月经期间勤换卫生巾,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需增强体质。
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异常分泌物、溃疡等情况,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治疗期间避免盆浴和性生活,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日常需保持外阴干燥清洁,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妇科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