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哪些原因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胃肠道功能紊乱可能与饮食不当、精神因素、感染或炎症、药物刺激、肠道菌群失调症等原因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1、饮食不当

长期暴饮暴食、过量摄入辛辣或油腻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或肠道蠕动异常。部分人群对乳糖、麸质不耐受时,也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此类情况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逐渐改善。

2、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高压状态时,自主神经功能易发生紊乱,进而影响胃肠动力和消化酶分泌。患者可能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表现为腹痛、便秘与腹泻交替等症状。

3、感染或炎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诱发慢性胃炎,病毒或细菌性肠炎未治愈时,可能遗留肠道敏感性增高。炎症反复刺激会破坏胃肠黏膜屏障,导致吸收功能下降和菌群失衡。

4、药物刺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可能杀灭肠道有益菌群,导致腹泻或菌群失调。

5、肠道菌群失调症

长期饮食不规律或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减少,致病菌过度增殖。此时肠道代谢产物异常,易引发腹胀、排气增多,严重时可能出现营养吸收障碍。

若存在持续性腹痛、体重下降或便血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调节肠道功能。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