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后的康复治疗需注意调整饮食、合理休息、遵医嘱用药、避免诱发因素以及定期复查等事项,以促进恢复并降低复发风险。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1、调整饮食
急性期出血停止后24-48小时内应禁食,随后从少量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如粥、面条),2周后可恢复低纤维软食。需避免辛辣、过热、坚硬及油炸食物,减少胃黏膜刺激。每日可安排5-6餐少量进食,防止胃过度扩张。
2、合理休息
治疗后需卧床休息1-2周,避免提重物、弯腰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保持情绪稳定,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焦虑。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3、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疗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和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若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完整服用14天四联疗法药物,不可擅自停药。
4、避免诱发因素
绝对戒除烟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尼古丁刺激胃酸分泌。注意食品卫生,避免摄入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食物。冬季注意胃部保暖,使用热水袋时需包裹毛巾防止烫伤。
5、定期复查
治疗后1个月需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之后每3-6个月随访。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每月监测凝血功能。出现黑便次数增多、呕血或头晕心悸等症状,应立即携带既往病历资料就诊。
康复期间建议记录每日饮食内容及身体反应,便于复诊时医生评估。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餐具单独消毒,家庭成员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血压控制不佳的老年患者,晨起时应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预防体位性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