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疼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牙源性疾病、外伤、感染以及肿瘤等病理性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该病多与关节劳损、咬合异常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下颌骨周围疼痛、关节弹响和张口受限。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必要时需进行咬合板治疗或关节腔冲洗术。
2、牙源性疾病
龋齿、牙髓炎或智齿冠周炎等疾病可能引发放射性下颌疼痛,常伴随牙龈红肿、牙齿敏感等症状。通常需采用根管治疗或拔牙术,急性期可应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疼痛剧烈时可使用洛索洛芬钠片。
3、外伤
下颌骨受到撞击可能导致骨折或软组织损伤,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伤后24小时内应冰敷,后期改为热敷促进恢复。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塞来昔布胶囊,骨折需采用颌间结扎固定术。
4、感染
下颌骨骨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出现剧烈疼痛、局部红肿和发热。治疗需联合使用头孢克肟片、奥硝唑分散片等广谱抗生素,严重者需手术清创。长期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此类感染。
5、肿瘤
成釉细胞瘤、骨肉瘤等占位性病变可能导致下颌骨持续性钝痛,伴随面部畸形或牙齿松动。确诊需通过CT和病理活检,治疗包括肿瘤切除术配合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出现下颌骨疼痛时需避免过度咀嚼和单侧咬合。若疼痛持续1周以上,伴有张口困难、发热或局部包块等情况,应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通过X线、CBCT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骨关节疾病或肿瘤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