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补液、调节环境以及就医治疗等方式帮助快速退热。具体措施需根据体温、症状严重程度及病因进行选择,必要时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用冷毛巾敷额头、温水擦拭颈部及四肢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需避免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物理降温期间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
2、药物降温
体温超过38.5℃或伴随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解热镇痛药。蚕豆病患者禁用部分退热药物。
3、补液治疗
发热时大量出汗易导致脱水,建议每小时饮用200-300ml温水,可交替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Ⅲ或椰子水。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碳酸饮料,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
4、调节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26-28℃,定时开窗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利用空调、风扇促进体表散热,但需避免冷风直吹。高热寒战阶段可适当加盖薄毯,体温下降期及时撤除。
5、就医治疗
若体温持续超过39℃且药物难以控制,或出现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就医前可记录发热热型、伴随症状及用药情况,便于医生快速判断感染类型。
退热过程中需监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体温骤降可能引发虚脱。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伴有皮疹、关节痛等症状,需完善血常规、病原学检测明确病因。自行用药需注意药物成分避免重复使用,肝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