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可能引起腹痛、腹胀、反酸、恶心、腹泻等症状,具体表现因疾病类型不同有所差异。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以及胆囊炎等。
1、胃炎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灼痛,常伴有餐后饱胀感、恶心、嗳气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急性发作时可能伴随呕吐。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
2、胃食管反流病
典型症状为反酸、烧心,尤其在平卧或弯腰时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疼痛、咽喉异物感,长期反流可能引发慢性咳嗽。治疗常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药物。
3、消化性溃疡
上腹部规律性疼痛是主要特征,胃溃疡多在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则以饥饿痛为主。可能伴随黑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治疗需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
4、肠易激综合征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便秘型可见排便困难,腹泻型则出现水样便。症状常在情绪紧张或进食后加重,但无器质性病变。治疗常用匹维溴铵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聚乙二醇4000散等药物。
5、胆囊炎
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多见,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易加重,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治疗需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
若出现持续性消化道症状或伴随体重减轻、便血等情况,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胃镜、肠镜、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