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小儿麻痹不同阶段的症状有何区别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麻痹即脊髓灰质炎,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存在明显差异,通常可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具体如下:

1、前驱期

此阶段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低热、咽痛、食欲减退等,与普通感冒类似。部分患儿伴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期持续1-4天,因症状较轻且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

2、瘫痪前期

体温再次升高至39℃以上,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患儿常表现为颈背强直、全身肌肉疼痛,触碰肢体时会出现躲避反应。部分病例可见腱反射亢进,脑脊液检查显示细胞数增多。此阶段持续2-3天,是病情进展的关键时期。

3、瘫痪期

典型表现为弛缓性瘫痪,多发生在体温开始下降时。下肢单侧或双侧肌群最常受累,瘫痪呈不对称分布。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危急症状。此阶段还可能伴随尿潴留、便秘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恢复期

瘫痪停止进展后进入恢复期,肌力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步恢复。轻症患者2-3个月内可基本恢复,重症患者需6-18个月。此阶段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但恢复程度与神经损伤严重度直接相关。

5、后遗症期

发病1-2年后仍未恢复的肌群会形成永久性瘫痪,常见足内翻、膝反张等畸形。由于肌肉萎缩和骨骼发育异常,可能出现双下肢长度差异,步态异常进行性加重。部分患者成年后可能出现进行性肌无力等迟发综合征。

若发现患儿出现发热伴肢体活动障碍、呼吸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确诊脊髓灰质炎后应严格隔离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尽早开展物理康复训练。目前我国通过疫苗接种已基本消灭该疾病,按时完成免疫接种仍是关键预防措施。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