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小月龄早产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月龄早产儿通常需要注意体温维持、喂养管理、感染预防、呼吸监测以及定期随访等问题。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需根据出生胎龄和体重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1、体温维持

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容易出现低体温或发热。需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55-65%。体重低于2000克的婴儿需放入暖箱,根据日龄和体重调节箱温,避免频繁打开箱门导致温度波动。

2、喂养管理

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差,建议优先母乳喂养并添加母乳强化剂。喂养时需采取半卧位,每次喂奶后轻拍背部促进打嗝。对于胎龄小于34周或吸吮力弱者,可采用管饲喂养,逐步过渡到经口喂养,注意观察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表现。

3、感染预防

早产儿皮肤屏障功能弱且免疫功能低下,接触婴儿前需用流动水洗手并消毒。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脐部护理需用75%酒精消毒至残端脱落。避免带婴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患呼吸道疾病时需佩戴口罩隔离。

4、呼吸监测

呼吸暂停是常见并发症,需观察胸廓起伏频率和节律。出现呼吸频率持续>60次/分或小于30次/分、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异常时,应立即给予刺激并吸氧。睡眠时采用仰卧位,头部稍后仰保持气道通畅,避免使用松软寝具。

5、定期随访

出院后需在矫正月龄1、3、6、12个月时进行发育评估,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语言能力筛查。按时接种疫苗,注意纠正月龄满6个月后接种减毒活疫苗。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骨密度,及时补充铁剂及维生素D。

早产儿护理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喂养时应记录每日摄入奶量和大小便次数。若出现皮肤黄染加重、反应迟钝、拒奶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建议家长参加新生儿护理培训,掌握急救技能,定期与儿科医生沟通调整护理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