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蝎子蛰了可采取清洗伤口、冰敷、制动、药物缓解症状以及及时就医等方法处理。蝎子蛰伤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引发全身反应,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措施。
1、清洗伤口
被蝎子蛰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持续冲洗10~15分钟。蝎子毒液多为酸性,碱性肥皂水可中和部分毒素,减少毒液吸收,同时清除伤口表面残留的毒刺或分泌物。
2、冰敷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蛰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可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缓毒素扩散速度,同时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感,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3、制动
将受伤肢体保持在心脏水平以下,避免剧烈活动或抬高患肢。肢体活动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毒素更快扩散至全身,制动可有效延缓毒液吸收。
4、药物缓解症状
若出现过敏反应或疼痛,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瘙痒,或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镇痛。但不可擅自使用抗毒血清,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注射特异性抗毒素。
5、及时就医
若出现呼吸困难、肌肉痉挛、视力模糊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前往急诊。儿童被蛰或蛰伤部位在头颈部时,即使症状轻微也建议就医,部分蝎种毒素可能引发神经毒性反应。
被蛰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避免挤压伤口或用嘴吸吮毒液。就医时可携带蝎子尸体或拍摄照片供医生辨识种类,不同蝎子毒性差异较大。野外活动建议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翻动石块时佩戴手套以预防蛰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