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窦房结功能障碍、心脏传导阻滞、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病、药物因素等有关。若患者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部分健康人群如运动员或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者,静息状态下可能出现心率偏慢的情况。此外,睡眠状态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也可能暂时性减慢至每分钟50次左右。这类生理性心动过缓通常无不适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窦房结功能障碍
常见于老年人或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窦房结因缺血、退行性变导致起搏功能异常,表现为持续性心动过缓,严重时可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此类患者需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评估病情,必要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
3、心脏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三度,其中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导致心室率显著下降至每分钟40次以下。这类患者需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升心率,严重者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4、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病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可能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导致传导系统异常。患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心肌炎患者需使用辅酶Q10、维生素C等营养心肌药物,并避免剧烈活动。
5、药物因素
过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䓬)或洋地黄类药物可能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出现药物相关心动过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日常需注意监测心率变化,若出现胸闷、眼前发黑、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确诊为病理性心动过缓的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以免诱发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