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的检查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心脏影像学检查、心肌活检以及病原学检查等。具体诊断流程需结合患者症状、病史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心肌炎诊断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心肌酶谱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可评估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同时需检查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全身性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或免疫反应。
2、心电图
心电图能发现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和传导异常。常见表现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房室传导阻滞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但心电图改变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3、心脏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可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变化,评估心室壁运动异常、心包积液及心脏收缩功能。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更高分辨率,能检测心肌水肿、纤维化等特征性改变,对亚临床型心肌炎诊断价值较高。
4、心肌活检
通过心导管术获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坏死等典型改变,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因属有创操作,通常用于病情复杂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
5、病原学检查
包括病毒抗体检测、咽拭子培养、核酸检测等,用于明确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证据。血清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流程通常从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开始,重点了解近期感染史、胸闷胸痛等症状。初步进行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筛查,异常者需行心脏超声。高度可疑病例建议心脏MRI或心肌活检,同时开展病原学检测明确病因。建议出现持续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尽早就医,所有检查需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