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咨询过程中通常需要注意建立信任关系、遵循保密原则以及维护专业边界等事项,以确保咨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建立信任关系
咨询师需通过倾听、共情和非评判的态度,帮助患者敞开心扉。初次接触时,应明确咨询目标与流程,避免急于推进治疗。对于存在创伤经历或严重焦虑的患者,需耐心引导,逐步建立安全感。例如,可通过定期反馈患者情绪变化,增强其对咨询过程的掌控感。
2、遵循保密原则
除涉及自伤、伤人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咨询内容需严格保密。需在首次咨询时向患者书面说明保密范围及例外情况。记录案例时隐去可识别个人信息,电子档案需加密存储。若需要团队会诊或督导讨论,应事先获得患者知情同意。
3、维护专业边界
避免双重关系(如商业合作、私人交往),咨询时间外不进行非必要联系。对于移情与反移情现象需保持觉察,必要时转介给其他咨询师。涉及药物治疗需求时,应及时联系精神科医生协同处理,不得擅自开具处方。
日常咨询中需定期评估患者身心状态,对于出现自杀倾向、幻觉等严重症状者,应立即启动危机干预流程。建议家属配合营造支持性家庭环境,但需尊重患者隐私权。若咨询超过6次仍无改善,需重新评估诊断或转介至更专科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