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需要做的检查项目通常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血液检查以及电生理检查等。具体检查需根据病情由医生评估后选择。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基础检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可发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情况。普通心电图能捕捉实时心电信号,尤其适用于发作时的心律异常识别。对于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若未在检查期间发作,可能无法显示异常。
2、动态心电图监测
该检查通过佩戴24-72小时的便携式记录仪,持续监测日常活动中的心脏节律,可发现间歇性发作的心律失常。对于症状短暂或夜间发作的患者,能有效提高隐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帮助判断心悸、晕厥是否与心脏节律相关。
3、心脏超声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瓣膜功能及心室收缩情况,排查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病变。对于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能明确是否存在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常规、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和心肌酶等指标,可排除贫血、低钾血症、甲亢或心肌损伤等继发性因素。例如低镁血症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而心肌梗死后的肌钙蛋白升高可能提示心律失常风险。
5、电生理检查
对于复杂或顽固性心律失常,需通过导管插入心脏内记录电信号,明确异常传导路径位置。此项有创检查常用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扑等疾病的精准定位,并为射频消融术提供导航依据。
建议出现心慌、胸闷或晕厥症状时尽早就诊,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病史和初步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检查方案。检查前需避免剧烈运动,停用可能干扰心率的药物需遵医嘱。明确诊断后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