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慢可能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疾病等心脏疾病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进行判断。长期存在心跳缓慢或伴随头晕、晕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该病是窦房结功能异常导致心脏起搏功能障碍,可能引起持续性心动过缓。患者常伴有乏力、头晕甚至晕厥,严重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临床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氨茶碱等药物暂时提升心率。
2、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电信号在房室结传导受阻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率常低于40次/分,可能突发意识丧失。急性期可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需安装永久起搏器。
3、心肌炎
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炎症反应时,可能累及心脏传导系统造成心动过缓。患者多有发热、胸闷等前驱症状,急性期需使用辅酶Q10、维生素C等营养心肌药物,并配合卧床休息。
4、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或淀粉样变性心肌病等疾病会导致心肌广泛纤维化,影响心脏传导功能。除心率减慢外,患者多伴有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表现,治疗需使用美托洛尔、螺内酯等抗心衰药物。
5、冠状动脉疾病
严重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可能损伤心脏传导系统,特别是右冠状动脉闭塞易引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此类患者需及时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正常成年人心率低于60次/分属于心动过缓,但运动员或睡眠状态下可能出现生理性心率减慢。若静息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或伴随黑矇、胸痛等症状,建议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心脏疾病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部分患者需通过起搏器植入维持正常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