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家族史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吗?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家族史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但并非直接致病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通常与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有家族史的人群需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管理,以降低潜在风险。

1、遗传因素

某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具有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个体可能携带相关易感基因,影响血脂代谢、血压调节等生理功能,从而增加患病概率。但遗传并非决定性因素,需结合其他诱因共同作用。

2、共同生活环境

家庭成员间往往共享相似的饮食结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不良习惯可能在家族中代际传递,这些环境因素会显著提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容易造成家族聚集现象。

3、风险因素叠加

有家族史者若同时存在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或长期处于精神压力状态,多种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这种情况下,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将成倍增加。

建议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适度运动。35岁以上者应每年进行心电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血管病变。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