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心血管内科为何会引发动脉硬化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心血管内科主要关注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诊疗,动脉硬化通常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等因素有关。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因治疗干预不足或病情控制不佳,间接影响动脉健康。

1、高血压

长期血压升高会增加血管壁压力,导致内皮细胞受损。受损部位易沉积脂质并形成纤维斑块,逐渐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贝那普利片等药物控制血压。

2、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升高时,脂质颗粒易渗透至血管内膜下层。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逐渐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等调脂药物。

3、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状态会引发糖代谢紊乱,导致血管基底膜增厚。高血糖环境促进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加速血管胶原纤维交联,同时诱发慢性炎症反应。常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西格列汀片等控制血糖。

4、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伤血管内皮屏障功能,促进血小板聚集。长期吸烟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加速动脉内膜增生性病变,导致血管弹性下降。

建议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及血糖指标,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调整。日常生活中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避免主动及被动吸烟。若出现胸闷、肢体麻木等动脉硬化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专科就诊评估。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