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心脏骤停常见原因有哪些危险因素

杨崛圣 心脏大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包括心源性因素和非心源性因素,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基础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具体可能与冠心病、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以及药物中毒等因素相关,需结合临床及时干预。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是主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坏死可引发心室颤动,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脉搏消失。治疗需立即心肺复苏,后续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心肌病

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会改变心脏结构,增加恶性心律失常风险。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可选用呋塞米片、依那普利片等改善心功能,严重者需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3、恶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可直接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停止。这类情况常突发且凶险,需立即进行电除颤。长期管理可遵医嘱使用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安装ICD装置。

4、电解质紊乱

血钾异常(>5.5mmol/L或小于3.0mmol/L)会干扰心脏电活动。这种情况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或利尿剂使用不当,需静脉补充电解质调整。伴有酸碱失衡时,可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

5、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并使用二甲双胍片。吸烟者戒烟可降低40%心血管事件风险,肥胖者通过饮食运动减轻体重5-10kg能显著改善心脏负荷。

存在胸闷、心悸等预警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随身携带急救药物,避免单独进行高危活动。突发意识丧失者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把握黄金4分钟抢救时间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