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律失常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多数心脏骤停的直接诱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而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跳节律紊乱,两者常互为因果。
1、室颤与室速
心室颤动(室颤)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心脏骤停最常见原因。室颤时心室肌无序颤动,完全丧失泵血功能,5-10秒即可引发意识丧失,若不及时除颤,数分钟内可导致死亡。室速若心率过快(如>200次/分),心脏舒张期过短,同样无法有效泵血。
2、心脏停搏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脏长时间无电活动,心室率小于40次/分甚至完全停跳,直接引发血液循环中断。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高钾血症等患者。
3、传导系统病变
希氏束或浦肯野纤维系统受损时,心脏电信号传导中断,导致QRS波群增宽或消失。这种电-机械分离状态虽然心电图上可见波形,但心肌无有效收缩,属于特殊类型的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发生后4分钟内是黄金抢救期,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病史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必要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猝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降低心律失常引发心脏骤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