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新生儿溶血有哪些症状表现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新生儿溶血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黄疸、贫血、肝脾肿大,严重时可能出现水肿和核黄疸。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溶血原因和进展速度相关,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干预。

1、黄疸

多数患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且进展迅速。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大量胆红素,超过肝脏代谢能力所致。黄疸可能从面部开始,逐渐扩散至躯干及四肢。

2、贫血

表现为皮肤苍白、心率增快、喂养困难等。急性溶血时血红蛋白可迅速下降,慢性溶血则可能出现进行性面色苍黄。部分患儿伴有网织红细胞增高,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

3、肝脾肿大

因髓外造血代偿性增强导致器官肿大,触诊可发现肋下超过2厘米的肝脾边缘。ABO血型不合溶血时肿大程度较轻,而Rh血型不合者更显著。

4、水肿

严重溶血时出现全身性水肿,常伴胸腔积液、腹水,与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有关。胎儿水肿多在宫内发生,出生时可见皮肤紧绷发亮、胎盘增厚等表现。

5、核黄疸

当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引发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为嗜睡、肌张力低下,后期出现角弓反张、高热、惊厥等不可逆损伤。

若发现婴儿出现异常黄染、反应差、拒奶等情况,应立即就医监测胆红素水平。光照疗法、白蛋白输注等可有效降低胆红素,重度贫血需输血治疗。所有诊疗措施应在新生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