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的判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母婴病史综合评估。若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贫血或肝脾肿大等症状,且母婴血型不合时需高度警惕。
1、临床表现
新生儿溶血症典型表现为出生后迅速出现的黄疸,可能在24小时内皮肤明显黄染,且进展较快。同时可能伴随苍白、贫血症状,如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部分患儿会出现肝脾肿大。严重时可能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减低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是重要指标,通常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血常规检查可见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提示存在红细胞抗体,ABO或Rh血型抗体筛查可明确抗体类型。
3、母婴病史评估
需确认母婴血型不合情况,如母亲O型血、胎儿A/B型,或Rh阴性母亲既往有流产、输血史。胎儿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水肿、胎盘增厚等宫内溶血征象,或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生育史均可作为参考依据。
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新生儿胆红素测定、血型血清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医疗机构会根据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上升速度及并发症风险,采取光疗、换血等干预措施。家长需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测,避免延误治疗时机。